來自東方的領主夫人 — 第 95 章
以往,薩丁森郡的小麥成熟基本要在六月中下旬,晚一些的甚至會推遲到七月,這也是歐洲同一緯線上其他地區的小麥成熟時間,就普拉迪帝國來說,各地的區別基本不大。
但今年因為新學習了不少田間管理的知識,又增加了肥料的合理運用,農作物普遍比往年長得好不說,也不約而同的提早成熟了。
拿薩丁堡來說,在魏薇決定提早收割一部分成熟的麥田補種燕麥後,才發現莊園內的麥田基本都提前成熟了,只是一些麥田已經進入最佳收獲的蠟熟期,有些則還處于乳熟期,需要再等一段時間。
而這個時間點才只是剛剛進入六月上旬,農奴們也沒想到麥子長得這麽快,大多數人都是按照以往的時間去判斷小麥什麽時候成熟,而忽略了其中一部分肥料用的勤,長得快的麥子已經到了再不收就要開始減産的程度了。
而這種情況基本發生在費利克斯的自留地裏,這是領主的土地,不管是田間管理還是使用肥料都比農奴們自己租種的地來的精細,但真要說的話,農奴們更關心的還是自己的土地,他們會天天盯着自己地裏的麥子檢查是不是要熟了,卻不會每天關心伯爵大人的地裏的情況,加上今年麥子看着就長得比往年好,農奴們都在興奮的猜測自己地裏能有多少收成,多多少少都有點忽略伯爵大人的自留地,就導致一部分自留地裏的麥子在悄悄從乳熟期進入蠟熟期後,他們也沒注意到。
小小麥的蠟熟期在3-5天,超過這個時間段,小麥就會進入完熟期,而完熟期的麥子麥粒開始變黃變硬,水分流失的通知還會因為小麥的呼吸作消耗大量有機物導致營養流失,此外麥子折穗落粒的情況也會提高,最終導致産量降低,所以最好的收割時間就是蠟熟期的那三五天。
但是以往大家種地都是憑經驗在麥子完全變黃以後才開始收割,因為他們對營養沒有概念,認為收割變黃的麥子可以節省晾曬的時間,至于麥粒掉了也沒事,可以讓家裏孩子拿着口袋去拾麥穗,所以蠟熟期還沒有完全退掉綠色的小麥在他們看來實際上是還不到可以收割的時候的。
但他們不知道這些道理,魏薇卻很清楚,她臨時起意要提前收割時,就吩咐管事們去田裏查看了一下,并告訴他們只要地裏的麥株上下皆黃,中間是一條綠帶的,就是可以收割了。
于是他們湊巧就趕上了這些麥子的蠟熟期。這時間可比去年早了近十天。
再一檢查,他們又發現今年莊園裏的麥子普遍都有早熟的跡象,也就是說今年的收割時間都要比往年早。
最早收割的麥子都是自留地裏的,農奴們已經習慣了貴族優先,每年的采收也都是從伯爵的自留地開始的,而今年因為魏薇要求在麥子沒有變黃之前就采收,很多農奴都不太樂意,覺得這會影響收藏。
“今年的天氣這麽好,最近都沒下雨,根本不用這麽趕着收割啊,讓麥子在地裏曬的更幹一些不好嗎?”
“是啊,說不定還能再長長呢。”
“這麽多麥子不留在地裏曬幹了,我們往哪兒曬去啊?村子裏的空地不都拿來蓋豬圈蓋房子了嗎?”
“說的是呢。”
農奴們私下裏議論紛紛,但沒人敢抱怨到伯爵夫人面前去,好在最先收割的是伯爵家的自留地,農奴們表面不說,心裏卻高興自己家裏的小麥可以多留一陣子。
只有少數幾個因為地裏麥子長得太好也提早成熟的農奴們苦着臉,收割自己田地的時候心裏都在抽抽。
但等這批最早成熟的麥子收割完畢,從負責稱量的管事嘴裏爆出一個個驚人的數字時,他們的想法又完全不一樣了。
顯然提早收割的小麥并沒有同他們想的一樣減産,相反它們增産的吓人,而且收割下來的麥粒顆粒飽滿,個頭大,剝開外殼丢進嘴裏一嚼,完全是成熟的麥子味道,甚至比以往吃的更香。
這樣的麥子,如果拿去賣,都是最上等的貨色,可以買出更多的價錢。
而魏薇也趁着過稱的時候給在場的農奴們科普了一下小麥最好的收割期,告訴他們為什麽不能等麥子全熟透了再收割。
有以往的事跡和那些驚人的小麥産量打底,她的話非常有信服力。
“果然在種地這一塊上伯爵夫人是真的厲害,聽她的準沒錯。”
“我早就說伯爵夫人不會讓我們做沒意義的事情的,她讓我們提前收割,一定是因為這樣能收獲更多的糧食。”
“我以後都要聽她的安排。”
從抱怨到稱贊,僅僅用了一天的時間。
豐收的消息在極短的時間內擴散,薩丁森堡提前進入了收割期,所有的農奴和自由民都放下了其他的工作,專心致志的投入到收割小麥的艱苦工作裏,魏薇再次讓卡瑪帶着奴隸去采摘草藥熬煮涼茶,供所有人飲用。
而魏薇的話也随着農奴們的口流傳到了莊園內的自由民耳朵裏,再順着他們進出莊園,擴散到了其他地方。
聽過的領民們立刻去自己的田裏,按照消息裏的方法确定田裏的麥子是否進入了蠟熟期,沒有的就焦急的等着,而确定已經進入蠟熟期的,自然是急忙召集家人搶收了,畢竟這個階段就那麽幾天,錯過了可是會減産的。
還別說,選擇這個階段收割小麥,最大的好處就是掉麥粒的情況大大降低了,不會出現每收割完一塊地,回頭一看地裏到處都是麥粒,以往他們為了搶收麥子只能讓家裏年幼的孩子在地裏慢慢撿,大人們先收割了所有的地再回頭拾麥粒,而往往這個時候地裏的麥粒就會被飛鳥田鼠或者是其他被大人派出來到別人的地裏撿漏的孩子撿走。
而這種事情還并不好制止,因為各家都是這麽做的。
而現在,他們在前面收麥子,孩子們在後面撿麥粒,這邊收完那邊也大致能撿幹淨了,雖然還是會有一部分被小動物搶走,但至少不會便宜了其他人。
随着整個薩丁森郡提前進入小麥收割,各處的工程建設也不得不暫停下來,而今年大家種的地比往年多,收割的時候難免有些人手不足,為了搶收不然麥子減産,就有地實在太多自己收割不過來的領民去雇傭那些外來的打工者們,這些人基本都是家裏沒地也沒地方租地的人,所以不需要在農忙時回家鄉幫忙,而是一直在薩丁森郡打工,最近修路的工程都因為伯爵的要求暫停了,暫時沒了工作的青壯勞動力不願意休息,就跑去打短工了。
而那些外來商人們也在盯着地裏的收成,倒不是他們想要去收糧——想也知道有伯爵大人的意面廠在,這些小麥根本沒可能往外賣的——他們就是好奇,薩丁森堡傳出來的畝産到底是不是真的。
沒有見過那場面,大多數人都是無法相信真的有麥地可以一英畝畝産兩千多斤的。
在他們的印象裏,哪怕是最好的上等田,産出的麥子能有一千五百斤都是可以被大肆宣揚的奇跡了,兩千二百斤,那是上帝的田裏才會有的産出吧?
何況傳言裏說的可不僅僅是一塊地的豐收,他們聽說的是,整個薩丁森堡莊園內屬于伯爵大人的麥地,平均産出在兩千斤左右,而農奴和自由民租用的田地裏的産出要少一些,但平均畝産也有一千七百斤,這還是因為他們的田地裏有一部分沒有好好照顧的下等田拖了後退,不然這個平均數還能再拉高一些。
讨論起這個傳言,很大以部分外來者都是不相信的,這些外來者基本都是商人,他們很多人都對種地一竅不通,只大概知道一些基本的常識,比如一塊麥地的收成應該有多少,但更多的了解就沒有了,而糧食商人或許知道一點,但很不巧,收購糧食的商人都知道現在的薩丁森郡是買不到麥子的,所以他們不會在這個月份到薩丁森郡來,而是奔向其他可以賣小麥給他們的地區。
對種地了解不深的商人們因為好奇心走到最近的田地裏看那些還沒收割的小麥,除了能看出小麥長得不錯,麥穗上的麥粒顆粒飽滿沒有空殼,沉甸甸的都快把麥稈壓彎了外,根本估算不出地裏的産出能有多少。
但好奇心被勾起的商人們很願意等着領民們把麥子收割晾曬用連枷打下麥粒後送去稱重。
并不是每個村子都有稱重的秤的,但丁格爾鎮上是有的,這裏又是大部分外來商人聚集的地方,自然的,他們想看的就是丁格爾鎮的鎮民們來稱糧食的結果。
稱糧的時候也等于是要繳稅的時候,所以這個時候稅務官也跟着上門了。
以往一些負責帶着工具到村子裏負責稱重收稅的稅務官會在秤上做些手腳,讓領民繳更多的稅,而多出來的糧食基本就被他們自己貪墨了,但今年沒人敢這麽做。
或者說他們想做也做不到了。
去年收糧的時候,稅務官們做了手腳的秤被魏薇發現了問題,原本她只是在看他們用天平稱重的時候突然想起來從前看新聞時經常會看到黑心商人用做了手腳的秤缺斤少兩賣東西給顧客,結果顧客發現後找人理論,最後鬧到新聞上的事。
于是處于好奇加懷疑,魏薇就湊過去檢查了天平,還真的被她發現天平上用的砝碼重量不對。
她沒有當場表現出來,轉頭卻立刻告訴了費利克斯,後者直接讓人突襲檢查了所有稅務官的天平,結果一抓一個準,基本所有的砝碼都有問題。
這個情況如果傳出去領民們必然是要鬧起來的,所以最終事情并沒有被揭破,但是所有被查出有問題的稅務官都被撤職了,他們的家還被查抄了一遍,找出大量不該屬于他們的錢財和糧食,之後這些人就按照法律被關進了監獄,而他們的家底也全部充公了。
這事因為費利克斯的命令雖然沒有大規模流傳起來,但私底下還是多多少少有些傳言的,而之後緊急上崗的新稅務官們也被警告過,再也沒人敢這麽做了。
實際上他們想動手腳都不行了,以前稱糧食的天平是由稅務官保管的,但現在這些東西統一存放在城堡的倉庫裏,等需要用到的時候才會被送往稅務官的手中,并且全程都有人盯着他們稱量,稱完以後收上來的糧食直接被士兵運走,基本不再過稅務官們的手,可以說根本不給他們任何機會了。
當然,這只是現階段暫時使用的辦法,以後還會繼續完善。
而現在,去年才上任的稅務官在周邊一群來看熱鬧的人的圍觀下,感覺壓力山大。
稱糧食的地方是鎮上的小廣場,就是往常貼公告的那一塊,鎮長帶着人給鎮上的人稱糧食,稅務官就在一邊看着并做記錄,核算出他們該繳的稅,然後在鎮上自己稱好糧食以後又用稅務官帶來的天平稱出要收繳走的糧食份額,而鎮民們自己使用的稱也是已經檢查過确定沒有問題的。
如果是去那些沒有标準天平的村子裏收稅,那麽從頭到尾使用的就都是稅務官帶來的天平了。
實際上即使沒有标準的天平,領民們私底下也會想辦法确定自己地裏的産出究竟有多少,畢竟誰也不是傻的,領民們早就發現以前的稅務官有問題,但人家手腳做的隐秘,單獨個人損失的糧食也不多,本着民不與官鬥的想法,只要不太過分,他們也就默默忍了。
所以在稅務官來收稅之前,領民們就已經很清楚自己地裏的産出有多少了,但大家都不太清楚別人家裏是不是和自己一樣,所以這會兒一個個和都和那些外來商人一樣負責稱重的人報數。
這是個比較漫長的時間,因為家家戶戶的地都不少,他們的糧食都是用板車拉過來的,而天平只有一個,雖然一次最大就能稱五百斤的重物,但依舊快不到哪兒去。
好在丁格爾的地不算多。
丁格爾鎮的人并不是完全的農夫,所以他們各自種的地相對其他農夫來說要小的多,像是薩丁森堡裏的農奴,他們以前至少要租15英畝的土地,其中三分之一是需要休耕的,所以每年實際種植面積在10英畝左右,今年他們大部分把休耕的土地還給了伯爵大人,只有少數家裏人口多的會留下一部分耕種。
而今年薩丁森郡已經不流行三圃制了,全郡的土地不再休耕,種不了的就退回去,大家手裏耕種的土地自然就少了。
而丁格爾的鎮民今年不是自己開店做生意,就是進廠工作,還願意全心全意去種地的人就少了,家家戶戶的田地都縮減了不少。
“約翰家,兩英畝中等田,小麥3053斤,三英畝下等田,小麥3845斤。”
“嗬?!”
“喬爾家,三英畝上等田,小麥5015斤,六英畝中等田,小麥8974斤。”
“上帝啊!!”
“湯米家,十英畝下等田,小麥12970斤。”
“他說的真的是下等田?!!!”
……
正在記錄的年輕稅務官終于忍無可忍的回頭朝着背後那一群每聽到一個報數就倒抽一口氣的外來者們丢出一句:“你們能安靜點嗎?這到底有什麽好吃驚的?”
這位稅務官是從薩丁森堡裏出來的,之前才為伯爵大人的田地服務過,見識了那些更加驚人的數字後,現在這些根本就是小意思。
但對之前的傳言根本不相信的人來說,這些數字太吓人了好不好。
那些只是稍微有點常識的商人只覺得這個數字比他們知道的一英畝地産出1200斤左右的小麥就算是豐收的标準數字高出太多了,還沒有留意到其他問題。
可那些從外地來打工的自由民們就不一樣了,他們關注到的不僅是那些高的離譜簡直像是虛報的數字,還有那些田地的檔次。
所以相比那些不了解田地具體情況的商人,這些家裏也種地的自由民都知道所謂一英畝地1200斤小麥的豐收标準是屬于上等田的,如果是中等田能種出八九百斤就不錯了,而下等田産出更少,基本都在六百斤以下。
所以很多人寧願多花點錢去租上等田也不想要下等田,只有最窮的農夫才會去租下等田來種。
但現在,即使是下等田都能種出比他們認知的上等田豐收标準還多的糧食,這個世界真的是真實的嗎?
認為自己是在做白日夢的人使勁給了自己一巴掌,随後而來的痛覺告訴他這些都是真的。
實際上這些人眼裏所謂的中等田下等田其實只是田地營養不夠而導致地力下降總不出糧食而已,只要好好補充養分,重新變成所謂的上等田也不是什麽困難的事情。
就連上等田,提升的空間也大着呢,根本比不上華夏對于上等田的标準,頂多算個中下等,也難怪他們一直種不好地了。
更多的讓這些外來者們震驚到麻木的數字還在被稱重的人大聲的報出來,糧食的主人們即使已經不是第一次知道這個數字也忍不住咧開嘴傻笑起來,連之後稅務官收走他們大半的糧食都沒能讓笑容降低。
那麽多的糧食啊,即使被收走大半剩下的也夠他們吃好久了,何況他們的地裏還有其他的作物沒有成熟,最難種的麥子都大豐收,其他更加容易種植的作物的産量定然不會太低。
而這一切,都是因為他們聽了伯爵大人和伯爵夫人的話,按照從薩丁森堡流傳出來的那一套,給田地施肥,勤快澆水,定期殺蟲和除草,注意避免病蟲害的發生,才有了如今的收成。
所以他們一點都不心疼自己要交的稅,如果以後都能有這樣的好收成,他們甚至願意繳更多!
相比抱怨給伯爵大人的稅,他們還不如抱怨什一稅呢,畢竟交給伯爵大人的糧食裏,就包含了什一稅。
而在他們看來,薩丁森郡的豐收根本和教會無關,以前就覺得這稅太多了,現在則更加如此想了。
不過想歸想,倒是沒人真的抱怨出來,畢竟他們現在都把孩子送去教堂那邊跟着神父上課了,如果被他們聽到抱怨,他們的孩子不久沒書讀了嗎。
至于交上去的什一稅伯爵大人到底會不會給教會,就不歸他們管了,反正他們已經交完稅了,最後給誰不都是給呢。
“我倒是希望伯爵大人自己多留一些,你們看今年薩丁森郡到處都在搞建設,去幹活有工資拿還包吃,伯爵大人不知道要投進去多少錢呢。”
“是啊,而且自從伯爵大人繼任後我們的生活就越來越好了,還特別方便,就那條路,都修到我娘家去了,以前想回家看父母只能自己走回去,一走就是一天,現在随便花幾個銅幣就能搭上去馬車牛車,兩個小時就到了。”
“誰說不是呢,現在不僅吃得飽穿的暖,手上都有點閑錢了,這地裏一豐收,家裏的糧食都要堆到房梁上了,吃不完的轉手賣給糧店,又是好大一筆進賬呢,這下我家也可以買頭牛幹活了。”
“還有那人頭稅,我家兩個小的不滿七歲都不用交,大一些的也就交一半,這得省了多少錢啊。”
“是啊,可惜我們不在莊園裏,不然還能免費送孩子去讀書。”
“說不定以後我們家的孩子也一樣呢,伯爵大人和夫人可都不是吝啬的人,以前有什麽好事不都先從莊園開始,然後其他人慢慢的也全都有了嗎?”
“是啊是啊。”
……
等着稱糧的鎮民們前前後後湊在一起,說的都是薩丁森郡的變化,越說越覺得他們的伯爵夫婦太好了,讓大家的生活越來越好,很多以前不敢想的好事都落到他們頭上了,以後定然還會更好的。
然後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就悄然在人群中傳開了。
他們的伯爵大人弄了那麽多對領民好的事情,每一樣都要花費大量的金錢,他的錢還夠用嗎?
這麽好的伯爵大人,可不要因為建設領地而花光所有積蓄。
如果讓那些和費利克斯做生意的商人知道他們的想法,只怕會嗤之以鼻,那個威廉姆斯伯爵看着是花錢如流水,但他賺的更多啊,怎麽可能會變窮。
實際上很多人都覺得威廉姆斯伯爵如果沒有在搞大規模的領地建設,現在普拉迪帝國第一富裕的貴族說不定就是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