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東方的領主夫人 — 第 134 章
因為普拉迪國王會派兵的消息很快在難民的居住地裏流傳起來,搞的人心惶惶,這些難民都坐不住了,紛紛給自己找起了出路。
然而除了成為農奴或者奴隸,也沒有別的選擇了,如果有的話,他們也不會一直留在這裏了。
他們本來在這裏就過的艱難,現在還要再一次面對軍隊,只要想到那個畫面,一陣陣寒意就從心底冒出。
與其留下來迎接死亡,失去自由反而變得不那麽緊要了。
有了那些主動來幫忙勸服家人朋友的新農奴的幫忙,最後薩丁森的招募人員在走時帶走了一大批報名的難民,人數足有兩千人之多,而且大部分都是拖家帶口,一家人一起跟着走的,這樣的家庭雖然老小都有,并不一定是都能幹活的,但相比孤家寡人一個的壯年勞動力,他們顯然更加值得信賴一些,有家人在,也不容易鬧出事情來。
雖然沒有把全部的難民都帶走這點讓最近突然招募到這麽多難民的薩丁森人有些遺憾,但對比之前,這次能夠帶走近一半的難民,可以說是大豐收了。
而且在他們開始大規模的招募到人後,別的奴隸商人們也立刻跟緊,不再只收奴隸,願意當農奴的人他們也收,甚至給的錢還比薩丁森給的多了一些,讓一些還沒被招募的難民心動,改而往他們那邊去了。
這樣的人,有些是相信了那些關于薩丁森的不實流言,認為那些來勸說的新農奴都是被收買後來欺騙大家的,有些則是被薩丁森拒絕後才不得不去找其他奴隸商人的。
有睿智的老者看着他們拿到錢後歡天喜地的樣子嘆息搖頭,奴隸商人給的價錢高又怎麽樣,他們終将被賣完其他貴族的手中,那些貴族會是什麽樣的人誰又知道呢,尤其對不是普拉迪人的他們來說,作為農奴是很難找到願意要他們這樣外國人的貴族的,這些人最後的歸宿究竟如何,只能求上帝保佑了。
更有甚者,一些奴隸商人打着招募農奴的旗幟實際上是把人騙回去後打上烙印以奴隸的身份販賣的事情也是常有的事情,這些人不相信薩丁森給出的好處,卻相信那些奴隸商人,實在不是個明智的決定。
薩丁森人這邊有伯爵大人的命令,說呆兩三天就呆兩三天,第三天一過,就帶着招募到的難民一起回去了,毫不拖泥帶水,走的那叫一個潇灑,讓一些拖拖拉拉猶豫着還沒決定要去哪兒的難民後悔不已,可等他們慌忙跑去薩丁森人的駐紮地時,那個駐紮地已經人去樓空,只留下淩亂的痕跡和熄滅的火堆還訴說着這裏曾經有一群人住過。
不管那些猶豫的人怎麽後悔,他們總歸是走了。
帶着那麽多的難民并不好上路,好在接應的大部隊很快就到了,費利克斯這邊實在抽不出人手,所以一早就讓這些招募者自己看着辦,如果招募的人太多,可以直接找信譽高的雇傭兵護送他們回來。
所以那些騎士在護送新農奴去西部邊境的路上,就已經聯系好了兩個雇傭兵團隊,其中一個還是從前幫費利克斯從王都送農奴到薩丁森郡的雇傭兵團隊,那之後他們也經常會收到薩丁森郡的委托,現在更是在薩丁森郡發展起來,平時就給那些來薩丁森郡做買賣的商人送送貨當個護衛什麽的,日子過的比在王都時和其他人為了搶任務而大打出手可好多了,這次他們的團隊正好有空,一聽是伯爵大人有事,立刻就同意了,還幫他們聯系了另一個口碑不錯的雇傭兵團隊。
後來因為招募到的難民比預想的還要多了不少,回程時他們就又再找了一個雇傭兵團隊,加上騎士們帶着的士兵隊伍,湊夠了五百人的護衛隊,一路把這些難民都安全送到了斯羅特郡。
這次依舊走的是陸路,雖然也雇傭了大量的馬車,但這速度自然還是比不上海陸的,不過好在他們趕路時已經是春暖花開大地回春的時候,路上沒有積雪影響路程,速度比之前那批走的還是要快了不少,緊趕慢趕也就差不多一個月多一點的時間。
但這一個月正是春耕的時間,可以說因為趕路,他們錯過了最好的時間。
也因為如此,一路風塵到了斯羅特的難民們憂心忡忡,覺得自己就算現在到了斯羅特,也錯過了今年的春耕,那樣即使真的有什麽荒地免稅的福利等着他們,等他們到了地方還得先安頓好,然後再談開荒,這樣一來,那不是要等更久嗎?到時候說不定天氣都開始熱起來了,夏天可不是個适合播種的季節啊。
實際上這些原本居住在普拉迪西邊國家的難民,原本的居住地是更為寒冷的區域,就算是現在剛過開春,這普拉迪的溫度也差不多能趕上他們遠來國家的入夏時候的氣溫了,他們這些習慣了寒冷的難民一個個早早的脫掉了厚重的衣服,不怕人的樣子看得那些護送人員中比較怕冷的人都有些羨慕,而這些難民對于普拉迪南邊的氣候都不太适應,多多少少出現了些水土不服的跡象,好在現在才開春氣溫升高的不算快,加上是一路從寒冷地帶往溫暖的地方跑,路上的時間正是給他們适應的時期,又有薩丁森人特意照顧,倒是沒有人死在路上。
等終于接近目的地了,他們才走上薩丁森那條修好的水泥官路不久,就在一處岔口改了方向,一路往南,直接進了斯羅特。
此時斯羅特最東北邊的土地因為和薩丁森郡的一部分土地被選為了新城的落腳點,加上以後的擴建發展,所以整個斯羅特北邊都沒有安排人居住,這裏又已經荒廢了好幾年,開春後到處雜草叢生,而在這些雜草叢中,還能隐約看到房屋倒塌後留下的殘破景象,說不出的荒涼破敗。
難民們從一開始知道自己終于到了斯羅特郡的激動,到看到眼前這越走越是荒涼,越看越不像是他們的親人口中說的那個樣子,一個個身上的血都冷了下來。
他們,不會是被騙了吧?
去勸說家人的新農奴們跟自己的家人坐在一起,他們也曾經經歷過這些,想到自己剛剛到斯羅特看到這裏時那種複雜的感情,連忙對家裏人解釋道:“不是不是,真的沒騙你們,斯羅特以前不是沒有領主嘛,所以這裏就荒廢了下來,後來伯爵大人接手了,就打算在這邊蓋一座城,所以回來的自由民和農奴都被安排在南邊靠海的地方了,所以這邊才看不到人煙的,真的不是騙你們!”
雖然他們極力勸說,但大部分人還是非常不安,不過因為一路上那些薩丁森人确實沒有苛待他們,雖然每天都要趕路,可他們天天都坐馬車不用自己走,每天還能吃一頓飽的,雖然只有一頓,可他們每天呆在馬車上不是聊天就是打瞌睡,完全不需要幹活,體力消耗少,每天一頓,已經足夠了。
倒也不是騎士們虐待他們,只是大家趕着回家,路上總是在趕路,他們自己都不帶停下來休息的,而且這麽多人的夥食也不好準備,每天準備一餐也要花費不少時間,何況他們帶的食物也不夠這麽多人一天兩頓的,幹脆就只安排一頓讓大家吃飽了夠撐一天的就行了,連騎士他們自己餓了也只是掏點幹糧在馬上随便吃一點将就下。
也就是他們雖然每天只有一頓食物吃,但确實沒有真的被餓個半死的,這些難民雖然心裏不安,但總歸沒有鬧起來,也沒人想着逃跑,而且他們要是敢鬧,那些護衛也不是擺着好看的。
一路不安的難民終于在經過了老半天的雜草地後,看到了一些人煙,那些人離他們很遠,但确實就像是其他人說的一樣,所有人忙的熱火朝天的,像是在修建什麽的樣子,邊上還有一排排臨時的木頭蓋的營地,看樣子在這裏呆了不少時間了。
一個新農奴指着那邊大聲道:“那邊就是建築隊在修新城了,他們那兒招有力氣能幹活的男人,要是會點木工泥瓦什麽和蓋房子有關的技術的,也可以去,他們都要的,管飯不說,給的工錢還不低呢。”
這話說的那些有一技之長的人很是心動,但很快他們就歇了心思。
“胡說什麽呢,我們可是農奴,哪裏能随意離開主人的土地,更別說出來找工作了,你還想着工錢呢,想得倒是美。”
“我才沒胡說,斯羅特郡這邊伯爵大人可沒有圈莊園的範圍,所以只要不出斯羅特郡就随便我們活動的,要是能被建築隊看上,去那兒工作也是為伯爵大人工作,所以同意能算是勞役,可以抵稅,扣掉抵稅的部分,當然能拿到工錢了!”
“等你們到地方就知道了,和我們一起來的那些人裏有好幾個老頭大叔就因為會蓋房子的技術被建築隊的負責人要去工作了,現在他們日子可好過了。”
現在普通人的平均壽命都不算太長,四五十歲就死了的人都不能算是英年早逝,雖然這樣的年紀放到後世,好多都還沒退休呢,但在這個時候已經可以算是老人了,建築隊本來只要二三十歲左右的壯年勞動力,但因為總是缺人,後來慢慢也放寬了年紀,只要能幹活,或者有一技之長的話,他們也會收,頂多根據能幹的活多少而适當的調整工資,即使如此,也讓很多人都高興不已。
所以新農奴中有人被建築隊挑走也确實不是什麽稀奇的事情,畢竟費利克斯沒規定這些農奴的行動範圍,也沒有特別安排他們做什麽,所以只要不出斯羅特,就随便他們了。
難民們半信半疑,但看到人煙以後,那不安還是消散了一些。
然後越往南邊走,或許是臨近中午的原因,天氣也越來越熱,不少人都因為身上穿的多而開始流汗了,他們也終于看到了熟悉的茅草屋。
“快看,那麽就是自由民居住的村子,再走幾裏路,過了一條水泥路,就到漁村了,我們這些農奴就是住在漁村裏的!”
自由民的村子在一段時間裏已經從兩個發展到三個了,所以以後多出來的村子也從南向北的輻射,這個新的自由民村子那些新農奴之前也沒見過,但不妨礙他們一眼認出來。
新來的難民們也跟着看過去,他們的馬車從那個村子邊上路過,可以看見那些房子确實都是新蓋的,雖然都是茅草屋,整個村子的格局卻很整齊,一看就是規劃過的,連路都是筆直筆直的,雖然只是土路,卻也修的平實寬敞,進出很是方便。
“他們的房子地基都是伯爵大人送的呢,按着一家的人口給宅基地,一個銅幣都不要,全部免費,連蓋房子也有人幫忙蓋,你們看看那些房子的大小,就知道裏面大概住了多少人了。”
難民們驚呼:“竟然還有這樣的好事?”
說話的人聽到他們的反應很是得意,又洋洋灑灑的說了一堆自由民的好處,羨慕得這些才從自由民變成農奴的難民們不要不要的。
“當然,自由民有自由民的好處,農奴的待遇也是不差的。”
雖然他們這些難民是被分到漁村原本的空房子裏,那兒不算是自己的房子只能說是暫住,但怎麽樣他們現在多了那麽多人,也不可能一直都在那邊住着不是,伯爵大人早晚會給他們分房子的,聽說薩丁森堡附近的農奴,他們的宅基地也是和自由民一樣不要錢的呢。
難民們一邊羨慕一邊打量這個村子,村子邊上都是新開墾的田地,裏面已經播了種,有些種子已經發了芽,綠油油的一片,不過可以看得出這些作物确實長得一般,但也比他們想的要好上不少,尤其是以這種等同荒地一樣的地裏長出來作物來說,有這樣的表現,已經非常不錯了。
新農奴在斯羅特也不過就呆了一個月,之前又沒到春耕,對這邊的耕種并不了解,倒是沒有對這些田地發表過多想法,滔滔不絕的說着的都是關于漁村的生活,其他人也是百聽不厭,這畢竟是他們以後要生活的地方。
路上,他們還和巡邏的騎士小隊擦肩而過,兩邊領頭的騎士只是互相點頭致意,并沒有停下來說話,但這一支穿着盔甲騎着馬的隊伍還是讓所有難民紛紛側目,他們雖然懼怕軍隊,但對于這樣整整齊齊的騎士隊伍,還是心生敬意。
過了水泥鋪的寬大馬路,再走一段,就到了農奴居住的漁村。
作為生活在內陸地區的人,他們從來沒有見過大海,對于漁村的概念也不過就是內陸大河邊上的小漁村,在他們的印象裏,漁村和普通的村莊沒有什麽區別,頂多是那裏的人日常以打漁為生,村子裏家家戶戶都會曬魚腌魚至于房子,和他們以前居住的房子一樣,都是破破爛爛的,看起來貧窮又落魄。
但這裏的漁村顯然颠覆了他們所有的想法。
在進入漁村之前,他們先看到的是靠着水泥路的那些同樣用水泥和石頭等好材料蓋出來的酒館旅店,一排排這樣的建築看起來都特別的新,路上往來的商隊絡繹不絕,繁榮的出人意料,和之前他們一路走來的荒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讓人以為自己出現了幻覺。
而過了這一片酒館旅店,再往後走,相鄰的兩個漁村出現在眼前,那确實是兩個看起來有些破舊的漁村,可一點都看不出貧窮的樣子,村子裏忙碌的農奴一個個衣服整齊幹淨,身上也打理的幹幹淨淨,看着就很精神,而且他們臉上也沒有任何愁苦的跡象,哪怕是在處理難聞的腌魚,也一樣笑容滿臉的說說笑笑。
而他們的房子雖然也是茅草房,但仔細看都會發現翻新的痕跡,更有一些石頭房子混跡在其中,漁村的邊緣處還有不少修建了一半的石頭房,像是只差個屋頂就能搬進去住了。
新農奴們也發現了這裏和他們走的時候好像不太一樣,要說哪兒不一樣,大概就是漁村的規模好像大了不少。
“騎士大人,中午好!”
這麽一大群人來了,漁村裏的人自然不可能看不到,很快就有了去通知了村長,稍後不久,連同村長連同幾個管事一起,就都出現在了這群人的面前。
他們都是一早就接到通知,知道難民們快到了,而特意等在這裏的。
“午餐已經在準備了,騎士大人們不如先吃點東西再回去?”
這群人中的難民會留下,可騎士和士兵,甚至是雇傭兵都會在把人護送到地方後就離開,騎士要回去複命,而雇傭兵也會跟着去城堡那邊拿剩下的酬金。
一頓飯的時間,倒是也不耽誤,而且他們确實也餓了。
“那就再好不過了,我們這一路可是少有機會能吃頓好的,聽說斯羅特的海味非常出色,希望你們不要讓我們失望。”
“當然,一定會讓大人們滿意的。”對于現在的斯羅特美食,他們可合适很有自信的,那可是過往的商客們都贊不絕口,會特意因此而停留在這裏的美食啊!
當然,能吃到這些美食的人并不是整個隊伍,雖然他們在知道難民的人數後,确實做了不少準備,但他們會特意招待的,只有那些騎士和他們的手下,連雇傭兵都是連帶的,而那些難民,自然不會有這樣的優待。
不過他們的食物也是準備好了的。
騎士們的食物是由路邊那些旅店酒館中的廚師做的,他們本來就是農奴中做飯最好吃的一批人,又得到了來自城堡的大廚的特別培訓,手裏還捏着不少特殊的美食制作方法,做出來的美食就算是魏薇都贊不絕口,何況是從來沒怎麽受過美食熏陶的土著呢。
騎士們已經完成了自己的工作,所以也不介意多喝點酒——實際上他們這一路也沒少喝,他們可是在把酒當水喝的歐洲,路上要喝到幹淨的水比買酒還要苦難——美酒漁村拿不出來,但啤酒那是管夠的,這種沒有啤酒花的啤酒幾乎每個農婦都會釀造,在這個年代,不會釀啤酒的女人甚至會嫁不出去的。
啤酒配着那鮮美的哪怕只是清蒸都非常美味的海鮮,這絕對是他們這些日子來吃的最好的一頓了。
而那批難民被帶到了在修建的碼頭上,和其他農奴一起吃這邊的大鍋飯。
所謂的大鍋飯是漁村裏的農婦為碼頭上工作的工人們準備的食物,其他沒有另外找工作的農奴也是在這邊一起吃的,主食是炖豆子和各種糊糊,不過炖豆子用的是骨頭熬煮的湯,裏面還有不少碎肉,糊糊則煮的非常濃稠,裏面還加了魚肉蔬菜絲等,又撒了鹽調味,吃起來有滋有味,可以說頓頓都能嘗到肉味。
除了主食之外,他們還能吃到作為配菜的蔬菜沙拉,偶爾還有水果,最近更是每隔兩天增加了一個雞蛋,每周還能吃到一碗炖肉,還是真真切切有好幾塊肉的炖肉湯,而且吃完了肉,還能去要和肉一起煮的蘿蔔,想吃多少就有多少,那些吸足了肉味的蘿蔔,吃起來也并不炖肉差。
像是今天這群難民的運氣就很好,他們正好遇上了每周一次吃肉的日子,還沒到地方,大老遠就能聞到一股順着海風飄來的肉味。
微鹹的海風中摻雜着肉香,那濃郁的香氣讓好久沒有吃過肉的難民們忍不住都吞了口口水。
“這味道,好像不是羊肉。”
“聞起來确實不像,但是好香啊。”
雖然聞到了香味,但沒人奢想過自己能吃到肉,在他們看來,自己能分到一份和之前一樣的炖豆子或者糊糊就很不錯了。
結果和他們一起過來的難民卻是眼睛發亮。
“啊呀今天好像是吃豬肉,她們炖肉的手藝越來越好了!”
“應該是,我聽說騎士大人們在林子裏抓到了不少野豬,今早上有人看到他們送了兩頭到這邊來,好幾百斤的肉呢!”
“都走快點,要是去晚了說不定肉都被其他人吃光了!”
一群難民被身邊的農奴們催促着走快些,他們不明所以,但還是加快了速度,然後就看到了海邊一處用木頭蓋起來的大棚子裏,用石頭砌成的竈臺上,整整十口比缸還大的大鍋正在咕嚕咕嚕的冒着香味,鍋的前面已經排了好幾支隊伍,每個人手上都拿着碗等着站在鍋後的農婦為他們分配食物,等分到自己那份後,就拿着碗,走到一邊,去另一個隊伍排隊,領今天的雞蛋。
農奴們招呼難民到放碗的籮筐邊上拿碗,然後去排隊領食物,一些急着吃肉的已經顧不上那些難民了,但也有被村長吩咐要好好安排的難民的農奴教他們怎麽做。
等到這些難民都端着碗去排隊,看着在他們前面的人捧着的碗裏是一碗雖然大部分都是蘿蔔,但統一的都有三塊炖肉,而且每塊肉都有兩指長寬,小孩子一口都吞不下去的那麽大,而且炖的非常軟爛香味十足,聞得他們忍不住再次吞了口水。
“這是要吃肉嗎?”排的靠前的難民忍不住拍了拍前面站着的農奴,詢問道。
那農奴正踮着腳尖看什麽時候輪到自己,聞言也只是不耐煩的道:“當然,今天可是吃肉的日子,每個人都有!”
“難道我們這些也有?”
農奴終于回頭看了他一眼:“當然有,不然幹嘛要你們到這邊來排隊,記得拿到肉以後要快點吃完,吃完了還能回來再打一份炖蘿蔔吃,那味道可一點都不比肉差呢。”
難民不再問話了,因為他的腦子裏只剩下“能吃肉”這句話了!
這個消息很快在難民中傳開,所有人都不再有說話的心思,一個個都開始期盼早點輪到自己,排的靠後的人則祈禱着輪到他們的時候,可千萬還要有肉吃啊。
結果直到所有人都分到了屬于自己的炖肉後,最後一個人還看了眼炖肉的大鍋,鍋底下還剩下一些,這些剩下的肉不會再給他們了,除了分給負責做飯的農婦們的外,其他只有負責碼頭修建主要人員才有資格加餐。
不過他們也沒失望,因為他們不僅吃到了炖肉和美味的蘿蔔,小孩子們還多得了一個雞蛋——負責分雞蛋的大娘還不好意思的告訴他們主要是準備的不夠,不然大人們也是有的。
這樣的待遇,換到以前他們當自由民的時候都是沒有的,而在這裏,每周都能吃上一次肉,兩天還有一個雞蛋,這是什麽待遇啊,就是天堂也不過如此了吧!
這一下,哪怕他們還沒有分到自己住的地方,也沒有看到說是會給他們種的免稅田地,所有難民也完全安心了下來,再也不害怕了。